《畫外之境》融合生成式 AI 與互動藝術,觀眾可透過實體互動觸發經典畫作的 AI 延展,讓傳統藝術在數位維度中重新綻放。作品搭起古典與科技之間的橋梁,引領觀者遊走於歷史與未來、真實與虛擬之間的詩意邊界。

挑戰
有限的牆面空間與 AI 圖像生成所需的處理時間
我們面臨兩項重大的技術挑戰,迫使我們從根本上重新思考整體裝置的設計。首先是來自空間限制的挑戰,這直接影響了 AI 圖像生成的品質——原先規劃的三聯畫配置因牆面空間不足,使得畫作間距過於接近,導致 AI 延展畫面的品質受到嚴重干擾。第二項挑戰則是來自 AI 即時圖像生成本身的處理延遲問題,每張圖需耗時 15 至 30 秒,這樣的等待時間對互動體驗而言是無法接受的。

策略
將中央區域從單純的懸掛點,轉化為一個刻意營造的視覺焦點,有效提升整體構圖的張力與平衡。
我們的策略著眼於優化實體空間佈局與技術執行,力求在維持藝術視野的同時,確保使用者體驗的流暢順暢。經過精心調整,我們將裝置由原先的三幅畫面縮減為兩幅,打造出更聚焦且富感染力的觀賞體驗。
為了克服延遲問題,我們採取了預先生成的策略,既保留了 AI 創作的隨機性與活力,又消除了等待的冗長時刻。這其中,我們細膩地思考了畫作間的中央空間,將其從單純的懸掛點昇華為刻意設計的視覺焦點,進一步強化整體構圖的完整與張力。


解決方案
一套能將原作與 AI 延展作品無縫融合的投影系統
此裝置結合了多項核心元件:
- 兩個經過精心配置的懸掛點,確保 AI 生成效果達到最佳化。
- 針對每種畫作組合精心策劃的預先生成 AI 延展作品集。
- RFID 感應器用以偵測畫作擺放位置,並觸發對應的視覺呈現。
- 一個中央焦點區域,引導觀眾目光聚焦於 AI 延展作品上。
- 一套能將原作與 AI 延展作品無縫融合的投影系統

成果
參觀者在探索不同畫作組合及其延展效果的過程中,深刻投入,體驗發現之樂,與作品產生真實而富有意義的互動。
經過調整的設計不僅成功突破了最初的技術限制,更圓滿達成藝術與互動的雙重目標。相較於原先的三幅畫面配置,兩幅畫作的佈局展現出更清晰的視線導引,並帶來更加震撼的 AI 延展效果。
預先生成的策略徹底消除了等待時間,並同時保留了裝置核心概念中驚喜與創意的元素。參觀者在探索不同畫作組合及其延展效果時,真切地投入其中,體驗到發現新意的喜悅與樂趣。
洞察
預先生成內容策略的成功證明,只要設計得宜,讓觀眾感受到即時創作的體驗,其效果可與真正的即時生成相媲美。
《畫外之境》展現了技術限制如何激發出更為精緻的藝術解方。此計畫揭示了「簡約即是豐富」的真諦——減少互動元素反而提升了整體體驗的深度與質感。
此外,預先生成內容策略的成功也證明,只要執行得當,讓觀眾感受到即時生成的體驗,其效果可媲美真正的即時創作,為在互動藝術裝置中平衡技術能力與使用者體驗開啟了嶄新的可能性。
藝術超越疆界的延展


藝術超越疆界的延展
製作團隊名單
- 專案管理: Partical
- 整體互動設計與開發: Partical
- AI 技術研究與開發: Patrick
- 電子硬體設計: Patrick
- 裝置安裝: Partical, Patrick
製作範疇
- 專案管理
- 互動體驗設計
- 軟體開發
- 生成式 AI 開發
- 電子硬體開發
- 機構安裝
技術堆棧
- TouchDesigner, Photoshop, Firefly, 生成式 AI
- ESP32
- 投影機






